. 互联网远程监控、电话控制或网络视频控制;图2.6.2-01遮阳控制集成例子:
在建筑设计中要求,当建筑具备下列条件时,就要采用遮阳措施:室内气温大于29℃、太阳辐射强度大于240千卡/米时 、阳光照射室内深度大于0.5米 、阳光照射室内时间超过一小时 。
根据系统中的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数据,控制系统自动启动遮阳系统实现遮阳功能,控制数据同时发送给空调控制系统,停止空调的使用,同时控制系统会与室内灯光控制系统联动,在满足室内舒适环境要求的条件下,采用自然光来给室内照明。图2.6.2-02、03中展示物联技术与遮阳集成的例子,根据太阳光照度、方向(冬、夏季),调节遮阳构件角度。该装置中动力来自本地发上光伏发电板发的电。
2.7超现有规范
文化类建筑超规范多,因为文化类建筑承载的信息和表达的层面多,所以大量采用创新的做法,挑战规范极限,甚至超规范设计。超规范多集中在:
A、防火规范领域。例如,浦东图书馆施工时,按当时上海市消防局暂行规定(沪消发〔2008〕146号),“当内外层幕墙之间间距小于2.00m或无每层设置防火挑檐时,其建筑总高度不应大于24m”,由于该建筑高度微超24M,从而采用了创新型-带有消防联动1小时防火关闭翻板的双层幕墙,满足了审批要求。火灾时防火翻门落下,关闭双层幕墙通道,整面式双层幕墙转变为廊道式双层幕墙,避免火、烟的蔓延(如图2.7-01)。
B、安全规范,例如:玻璃面积、栏杆设置与否。应以计算和撞击试验确认其安全性。
C、超规范新材料,建筑设计实践常常超前于规范(按国内标准精神),使用超规范新材料,表达某种理念或美。例如,按JGJ102标准,低强度大理石不能用于外墙,但建筑设计欲想用它表达自然浓重色彩,所以要开发深槽挂接等安全体系,大理石背贴防碎网,6面防水处理等措施,确保体系、材料安全合理。这样,达到掌握规范的“神”进行设计,而非以“形”设计的目的!
3、结论
文化类建筑以其在建筑领域内之人文地位,对其外皮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外皮设计应采用 新理念、新工具、新方法,适应这一特殊要求。
3.1 文化类建筑外皮应是高品质
文化类建筑一方面,大众与其近距离交流,对建立高品质意识、推动全民美学教育和品质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公共场所,是安全、耐久的需要。 为了创造高品质,应:
A、尽量采用“工厂化”、“模块化”系统和产品,即采用工厂化程度高的单元、半单元系统。
B、尽量采用装配式施工工艺,实现“傻瓜式”安装工艺,对劳务人员技能的依赖度降至最低。
C、加强研发投入,施工前做好试验等必要准备工作,提高“系统效率”。
3.2个性化,复杂几何形状外皮越来越普遍。为此:
A、理念上,设计应从特殊部位开始设计,提高系统效率和效果;
B、应采用BIM工具,改变工作、生产方式,达到高效、低成本目的;
C、采用“适应性“设计。不仅要满足可调要求,还要满足调节方便要求;如图3.2-01。
D、应充分重视工业美学设计;
3.3建立多学科、多专业人才的合作团队
针对文化类建筑外皮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立多学科、多专业人才的分工、合作团队,系统掌握各专业把控能力,确保各项功能完备、协调。
3.4应发展针对性的具体工艺方法
文化类建筑中,通透、纤细、超长构件普遍。应发展超大、超长构件的模块化、分段化设计相应工艺方法;例如,通透超长钢构、玻璃构件连接技术等;
3.5创造性地解决超规范问题
规范是基本要求,超规范时,应领会规范的精神,积极创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确保安全可靠,同时要满足美观要求。
3.6应关注基本性能的保证措施
尽管外皮发展多年,防水在内的性能并未达到非常可靠的程度,所以,应针对性采取措施确保性能可靠。例如,文化类建筑往往立面与屋面连成一体,复杂屋面防水变得关键,所以“防水设计多道化,防水材料整体化,不同体系以天沟过渡”等理念值得实践。
总之,未来的文化类建筑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不应只关注建筑功能本身,而与各专业合作,建立更好的社会体系做贡献,完成这样使命的道路上一定会为外皮提出更多创新要求,使外皮发展机会和挑战并存。但有理由相信,理念先进,技术精湛,掌握高效工具的外皮技术团队能配合建筑师,完成高品质系列文化建筑,为提高建筑技术发展作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建筑师访谈录
【2】建筑学报,2012-09(文化巨石,天津美术馆设计)
【3】工程质量 第29卷2011年第二期 孟根宝力高 赵立杰(世博主题馆设计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材料)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