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电线管敷设规定:
1)电线宜穿保护管敷设,保护管的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应光滑、无锐边。
2)电线管弯制时,角度不应小于90°,弯曲处不应有凹陷、
裂缝和明显的弯偏。
3)电线管的直径长度超过30m或弯曲角度的总和超过270°时,要在其中加装接地盒。
4)电线管的两端管口应带线箍或打成喇叭形。
5)金属管的连接方式:敷设时采用
螺纹连接,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的1/2;预设时采用套管焊接,管子的对口处应处于套管的中心位置,焊接应牢固,焊口应严密,并作
防腐处理。
6)电线管与检测元件或接地设备之间,应用金属软管连接,并有防水弯。与分线箱、接线盒等连接时应
密封,并用锁紧螺母将管固定牢固。防水达到IP 65或以上。
7)电线管的预设应选最短途敷设,离表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mm。电线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
8) 电线管穿墙时,两端自延伸出墙面的长度不大于30mm,穿过
楼板时,电线管要高出楼板1mm。
9)埋设的电线管引出地面时,管口要高出地面200mm,当从地下引入落地式仪表盘时,要高出盘(箱)内地面50mm。
10)在户外和潮湿场所敷设的保护管,引入分线箱或仪表盘(箱)时,要从底部进入。接线盒和分线箱要密封,分线箱应标明编号。
(4)电缆敷设规定:
1)电缆敷设时要合理安排,不宜交叉,防止电缆之间及电缆与其他硬物体之间的摩擦。
2)电缆敷设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7℃,多芯电缆的完全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6倍。
3)在同一线槽内的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类布置;对于交流电源线路和连锁线路,应用隔板及无屏蔽的信号路线隔开敷设。
4)直流电缆线、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线交叉敷设时,要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5)数条线槽垂直分成安装时,电缆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仪表信号路线、安装连锁线路、交流和直流供电线路。
6)信号线路、供电线路、连锁线路要分别采用各自的保护管。
7)电缆沿
支架或线槽内敷设时规定如下:当电缆倾斜度超过45°或垂直排列时,固定在每一个支架上;当不超过45°且水平排列时,在每隔1-2个支架上固定;在引入仪表盘前300-400mm处固定;在引入接线盒及分线箱前150-300mm处固定。
8)组件安装完毕,进行电力接驳前,应先对组件的向光面用遮光布盖起。待调试时再揭开盖布。
4.4 动力箱安装的相关规定:
1)动力箱二次控制系统规定
a. 继电器、接触器和开关应动作灵活,接触紧密,无
锈蚀。
b.
紧固件、接线端子应完好无损且无污物和锈蚀。
c. 设备的附件齐全,性能符合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2)动力箱安装规定:
a. 动力箱及设备的安装应该牢固、整齐、美观,端子编号、用途标牌及其他标志应完整无缺,书写正确清楚。
b. 配电箱内安装的供电设备其裸露带电体之间或其他裸露
导电体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4mm。
c. 动力箱安装在
混凝土墙、柱或基础上时,采用
膨胀螺栓固定,箱体中心距离地面的高度宜为1.3-1.5m;成排安装的配电箱应排列整齐。
d. 蓄电池及直流控制器、安装完毕,要检查其自动切换装置的
可靠性,切换电压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e. 逆变器在使用前应检查其电器特性,电压波动值应符合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电压值应符合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f. 供电设备的带皮部分与金属外壳间和绝缘电阻,用500V兆欧表测量时,应不小于5mΩ。
4.5 光伏建筑(电气)系统接地的规定
(1)
光伏设备接地规定:
1)直流电源、汇流箱、中间接驳箱的机架、机壳、连接电缆的金属护套和屏蔽层。
2)交流配电屏、逆变器等供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直接配电屏的外露导电部分。
3)电缆、架空线路、放电器、避雷器等
4)光伏设备的工作接地,一般要求单独设备,也可与建筑物内变压器的工作接地共用一个
接地装置,这样必须通过绝缘的专用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相连。
5)光伏设备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宜用两根
截面不小于25mm2 的铜芯绝缘线穿管敷设到共同接地极上。当采用基础
钢筋作为共同接地极时,连接处应有铜铁过渡接头。
(2)数据处理设备接地的规定:
1)数据处理设备的接地电阻一般为4Ω,当与交流工频接地和
防雷接地合用时,接地电阻为1Ω。
2)直流工作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不采用共同接地时,两者之间的电位差不应超过0.5V,以免产生干扰。
3)直流工作接地的
引下线应采用多芯铜导线,截面不小于35 mm2,当改善信号的工作条件时,采用多股铜绞线。
4)数据处理设备泄露电流10 mA以上时,主机室内的金属体应相互连接成一体,连接线可采用6 mm2 的铜导线或25mm×4mm
镀锌扁钢,并进行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4.6 接地装置
(1)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
角钢、钢管及
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
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其厚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mm。
(2)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接地体应远离由于砖窑、烟道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
(3)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 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少。
(4)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
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有效长度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2)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3)采用降阻剂。
4)换上。
(5)防止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1)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不应小于1m。
2)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厚的沥青层。
3)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80mm 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2m。
(6)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其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在焊接处做防腐处理。
4.7
接闪器布置
光伏建筑(电气)系统进行布置接闪器时,根据设计需要,单独或任意组合采用滚球法、避雷网。
滚球法是以hr为半径的一个球体,沿需要防止击雷时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能触及接闪器(包括被利用作为接闪器的金属物),或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包括与大地接触并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
4.8
防雷接地工程质量要求
防雷接地工程的施工安装质量要符合
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主要有:
1)接地装置的施工安装质量。
2)接地电阻值。
3)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施工安装质量。
4)接地模块的埋设深度、间距和基坑尺寸。
5)接地装置埋设深度、间距
搭接长度和防腐措施。
6)接地装置的材质和最小允许规格、尺寸。
7)接地模块与干线的连接施工安装质量。
8)避雷针施工安装质量。
9)避雷网施工安装质量。
10)防雷引下线施工安装质量。
11)支架施工安装质量。
12)接地体施工安装质量。
13)接地干线施工安装质量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