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3 抓住关键“漏点”
根据排水路径,寻找路径中的“可能漏点”,进行防水密封设防,首先考虑玻璃部分的单向接缝,如玻璃板块拼接处的纵向接缝、横向接缝;其次对纵横交接处的防水和排水进行设计;最后对最终排水部分的如天沟、落水口、檐口等汇水结构进行设计;
4.1.3.4 多道设防
根据采光顶具体构造,针对不同的结合部位进行一道和多道防水设防。要针对外界明水、渗漏水、冷凝水等不同情况,进行防水道次设计,一般对于结合部位有外视扣板、
扣条的情况,应考虑3道防水密封;
4.1.3.5 考虑多种变形
由于玻璃采光顶主要是由高强轻质材料构成,特别是支撑结构由
金属钢材、
铝型材为主,可能存在的变形很多,如结构变形、温差变形、震动变形等等,变形的直接影响首先是构造节点。因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节点满足变形的要求。应在设防上、构造上、选材上多方考虑。
4.1.3.6 合理选用密封材料
为确保节点防水的质量,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材料的特点。选材上应尽量采用高强度、
高弹性、高延伸性材料。具体说,应根据具体防水位置,考虑采用不同的密封材料和
柔性防水材料等互补并用的多道设防,包括设置附加层等。必要时还要考虑防水层的耐老化、耐穿刺以及飞禽破坏等。
4.1.3.7
耐久性和针对性
节点设计,应考虑其耐久性问题,保证节点设防的耐久性不低于整体防水的耐久性,不能只顾暂时可用。玻璃采光顶造型十分丰富,每个采光顶的节点都有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应该针对各自的使用条件和特点予以设计。
4.2 防水节点构造
4.2.1 特点和形式
由于建筑的多样性,每一个玻璃采光顶构造都有所不同,要获得一个有效的防水系统必须考虑多种因素,而节点构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关键,是防水设计的重点和难点。节点部位具有变形集中、形状复杂、施工面狭小、操作困难、工作环境恶劣等特点。
玻璃采光顶节点构造中的各种缝隙形式取决于采光顶构造本身,无论何种造型的采光顶,归纳到节点技术,主要分为:点支撑结构的玻璃板块接缝节点和驳接头处的玻璃接缝节点;隐框节点;明框节点;采光顶与其它材质交接部位节点;与主体支撑结构交接部位节点。
4.2.2 技术要点
4.2.1.1 最大限度地发挥外部湿法密封或干法密封的效果,但在采光顶的整体防水上不能只依靠外部密封。既在保证一道防水设防的基础上,要考虑对渗流水的二道防水设防;
4.2.1.2 最大程度的减少或消除外部密封处的积水。例如对水平方向的外饰构件造成的积水可能降至最低;
4.2.1.3 对进入节点内部的水必须加以控制,并使其按重力方向有组织的流出室外。特别是针对扣板内侧和玻璃镶嵌槽的进水,尽量将进水和系统的内层密封适当隔离。
4.2.1.4 对节点内部
铝框和玻璃边部的冷凝水必须加以控制、收集和排出,以防止这些冷凝水积聚在铝框内部和玻璃表面上。
4.2.1.5 任何密封都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证不漏水。采光顶构造节点的防水性是需要细致和技巧的细部设计,如设计冷凝水设防时,还要考虑外部空气通道依靠气体挥发而消失。
4.2.3 基本主框节点(图2)

这是一个典型的明框节点。相比之下,使用
硅酮结构胶密封的水平隐框设计更具防水性,而且具有减少灰尘和杂物积存量方面的优点,但成本高,
硅酮结构胶的性能受环境影响很大,容易损害系统的整体防水性能。扣板的存在,为增加防水道次提供了可能空间。
玻璃下部支撑肋的高度足以能够防止
中空玻璃边部密封部位和
胶条等浸入水中。根据美国《
建筑玻璃实用手册》资料,当幕墙倾斜角等于或大于30o和水平
横梁长度不超过1.8m的情况下,此处高度约10~13mm为宜。
另外,相对上述竖框(视为主框)的横框应尽量采用较低的不带外扣盖的压条,这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外表面的积水量。
4.2.4横框与竖框的交接(图3)

横框与竖框的交接节点是第二个典型节点。最主要的特点是横框中玻璃槽的
搭接延长部分能够促进横框向竖框的排水。
传统的做法是将横竖框交接处铝
型材间的防漏气和防水密封采用密封胶密封,这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设计,实际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因为
打胶操作时很难对打胶表面进行处理,打胶量无法有效控制,密封胶用量一旦过大,会把竖框玻璃镶嵌槽堵塞。同时铝材断面如有任何的变形吸收位移,则密封胶就会因受
剪切刀而出现缺口,水和空气 此处使用连续的
丁基胶带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根据美国对在采光顶上使用15年后的调查,发现
丁基胶带仍然保持着柔
韧性。这种胶带在夏天变热时,它本身会有一些自密封能力。应用一条连续的胶带密封
橡胶密封条和铝框之间的接缝,虽然,连接处如能增加一些理论设计接缝更好,在接缝处对密封胶过分的依赖是最常见的失败原因。应推广使用密封胶加胶带的缝隙处理做法。
4.2.5 收口部分的构造(图4)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