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总高度达632米的
上海中心大厦将于29日进行主楼桩基开工,它将超过420.5米的金茂大厦和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成为
中国第一高楼,也将成为完全符合“
绿色建筑”标准的摩天大楼。
“上海中心”位于浦东小陆家嘴地区,其建筑设计方案由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完成,主体建筑结构高度为580米,总高度632米,是目前中国国内规划中的第一高楼。
“上海中心”建筑外观呈螺旋式上升,建筑表面的开口由底部旋转贯穿至顶部,与金茂大厦经典隽永的塔形和环球金融中心简洁明快的立体造型形成鲜明对比。从天空向下俯瞰,“上海中心”非对称的顶部卷折状造型,与金茂的点状和环球金融中心的线状顶部遥相辉应,将进一步丰富上海的城市天际线。
“上海中心”总投入将达148亿元,预计在2010年上海
世博会时地下部分封顶,2012年结构封顶且部分投入运营,2014年竣工交付使用。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由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
早在1993年《上海陆家嘴中心区规划设计方案》中,陆家嘴Z3地块就规划了3幢超高层的
标志性建筑。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庆伟说:“随着我们的资金筹措能力、科研施工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上海中心’开工水到渠成。而在经济趋冷的时候,‘上海中心’的建设也有利于拉动内需,熨平经济波动。”
超高层不等于高能耗
“上海中心将是一座‘绿色’摩天楼。”上海中心大厦专家顾问委员会专家、建设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汪维说。尽管目前世界上各大摩天楼都采用了一些绿色
节能技术,但同时取得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美国LEED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的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将是首开先河。
在人们的印象中,
超高层建筑的能耗总是高于普通建筑。然而上海中心却在设计之初就提出,要以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美国LEED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为目标,力争成为中国第一座双认证的绿色超
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要成为"绿色建筑",这在我国建筑领域还是头一回。”上海中心大厦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上海建科院资深总工程师汪维说。
这样的目标实现起来可不是一件易事。据介绍,“绿色建筑”是国际建筑界的一种新兴建筑理念,它既包括建筑本身的“绿色”,又要求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应该是绿色的。对于建筑本身而言,需要实现与内外部的和谐。内部的和谐指的是应该不危害在其中居住的居民的健康,不应散发有害气体,有效阻断外界的有害物质的进入,营造良好的内部生态系统。与外部的和谐指的是建筑要与环境相和谐,应尽量减弱或避免对外部环境输出污染;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来看,建筑需要从设计、施工、建造、使用到最后拆除的全过程都与环境相和谐。这就要求建筑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都要精心规划。
从外形到内在,上海中心浑身上下,绿色亮点频频闪现。比如,建筑采用螺旋形上升的外形本身就是节省
建筑材料的重要措施。上海中心柔和的轮廓和扭转120度的外形达到了比较理想的风动效果,减少了风对建筑造成的摇摆。经过专业机构建模测算,这种设计的风阻比同样体量矩形建筑的风阻减少了24%。这就意味着,在施工过程中,节省大量的建筑材料资源。该项目施工还计划在800公里范围内采购70%的建筑材料以减少运输产生的能耗和污染;为了避免常规桩基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粉尘、噪声、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工程建设过程中将使用超深、大尺寸
钻孔灌注桩工艺,安静、安全地完成地下施工。
各类先进的
节能环保技术也将大放异彩。上海中心计划采用冰蓄冷技术,在夜间电能利用处于低谷时,通过制冰把能量保存起来,在白天释放这些冷气用于大厦
冷却。这种装置的采用有利于城市电网削峰平谷,平稳运行。又如,雨水和中水回收处理系统可以将雨水和废水回收净化,供对水质要求较低的部位使用。还有,现代
玻璃幕墙技术,已经使大楼通过
彩釉玻璃实现充分
遮阳和通过呼吸式幕墙实现智能
保温的要求成为了可能。按照设计方案,上海中心大厦上部还将安装风力发电系统,利用高空风能,补贴大厦能量消耗。
当然,一切高新技术都是以相应成本投入为前提的。汪维说,这样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意味着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必须增加数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国际上通行的建筑经验显示,一座绿色建筑的平均建设成本往往比普通建筑高出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但是要算一笔使用能耗、长期效果、城市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总账,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这种建筑对于环境的保护功能将十分显著,而且在将来的使用过程中将大大减少能源消耗。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节能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