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柳森
●嘉宾:季路德(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主题演绎部部长)
顾晓鸣(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新闻背景:坐缆车登上屋顶,从熙熙攘攘的城市空间抽身而出,一片盎然的绿意跃入眼帘。车厢轻擦着草坪前行,带我们飞翔在摇曳着蒲公英芬芳的莱茵河畔……这个让人即刻坠入遐想而又充满诗画意境的创意,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个“解密”的国家展馆———瑞士国家馆设计方案的“冰山一角”。未来三年内,预计将有近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世博会为平台,绘就未来的城市蓝图,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
自1933年起,每一届主办国都会提炼出一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邀请来自世界各国最富创意的头脑设计最佳解决方案。也因此,能否把主题演绎好,成为办好每一届世博会的关键。对于主办国来说,更是最重要的考验和挑战。2010上海世博会,将如何迎接这个挑战?
主持人:国际社会踊跃参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园区建设、市场开发、运营组织等各项筹办工作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世博会正一天天从“图纸”走向现实。作为一名主要负责主题演绎工作的“世博人”,您曾经打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办好一届世博会,犹如唐僧西天取经,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其中“主题演绎”就是一大难关。目前,主题演绎工作进展得如何?
季路德:“主题演绎”中的“演绎”一词在英文中所对应的原词是“develop”。正如这个英文单词的基本词义是“发展”和“显影”一样,主题演绎的过程就好比完成摄影的整个流程:先成像,后冲洗。形象地说,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成像”的工作———主题确定和主题深化,正在把“世博会主题”这张“底片”浸入“显影水”,使其呈现出色彩和图案来。落实到具体工作,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展览、论坛、活动等具体项目的展开,为世人呈现出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丰富内涵。
这是一项充满智慧的任务,不少国内外专家参与了我们的讨论。比如最近,我们就开了一个“主题沟通专家会”,请到一批上海的国际问题专家,帮我们破译各个参展成员的文化密码,更准确、高效地做好主题沟通工作。
主持人:如果说园区、场馆建设是在架设世博会的“骨骼”,那么主题演绎就是在为她注入“灵魂”。您认为,什么是世博会主题演绎“成功、精彩、难忘”的关键呢?
季路德:正如市委书记习近平所强调的,世博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唯一的。世博会对经济的促进只是一个方面,更深远的在于文化层面的带动和促进。
世博会不只是一个靠财富和勇气就能办起来的“展览会”。从更深的层面上,它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交流盛事,是一扇我们向世界说明中国、展示中国的窗口。要问什么是世博会主题演绎成功与否的关键,我的答案是:智慧和文化。甚至可能是决定我们能否办好一届世博会的关键所在,也决定了能否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真正在我们的城市中得到最广泛的铺展,让我们的城市管理、市民素质和城市精神得到最切实的锤炼。
主持人:最近,一个个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未来城市”方案已经揭开了面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精彩绝妙的表现手法、清新灵动的意境空间……令观者无不赞叹、感动。人们都很期待:作为本届世博会的东道主,中国的国家馆与主题馆将如何呈现精彩,令世界耳目一新?
季路德:此前,不少专家学者针对汉诺威和爱知世博会上的中国馆,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批评和建议。这些问题我们都做了归纳和反思,并且抓紧每一时刻,思考破题之道。两年来,经过社会征集、定向组织研究,中国馆、主题馆的展示概念框架已基本完成,但如何形成精彩的展示内容,仍然是很艰巨的任务。这可是个展示国家文化魅力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啊。
顾晓鸣:在这些生动演绎世博会主题的精彩案例面前,我们发现,再高端的科学技术也只不过是人类飞扬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工具。在一个个抓人眼球的“主题演绎”背后,真正俘获人心的是一个国家、民族本身独特的智慧和文化。一直以来,中国展会创意饱受“缺乏智慧、缺乏创新、缺乏想象、缺乏亲切、缺乏互动”等种种诟病。其根本原因不难追究,就是我们还不懂得如何去激活和演绎真正的中华智慧、中华文化。
主持人:中国的文化与智慧宝库博大精深、博采众长,我们并不缺少智慧和文化资源。但是,为何在现代对外传播和跨文化交流中,总是出现演绎上的“力不从心”?
顾晓鸣:所以,探明“演绎”思路上的“短腿”或者说“症结”,很关键。
首先,我们很多文化工作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疏于参悟文化背后真正的根基与蕴涵。很多闪烁着独特光芒的文明图腾、文化象征、人文经典,就在我们的简单滥用、片面读解和泛形式主义的移植中,沦为浅薄的、失落的符号。其次,我们经常在缺乏理解与研究的前提下,盲目地去学习,甚至照搬了西方文化中的一些表现手法。以至于我们的文化在落入了他人的“框架”后施展不开,消弭了自己。比如,中国汉字结构、书法运笔、中医经络系统中蕴含着中国特有的“营造智慧”,中国展馆的布展脉络完全可以借鉴于此。如果还是一如既往地简单沿用西方时尚而又充满电光声色的狂欢盛会,或者到处可见的“老厂房,老仓库”,是无法真正演绎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与神韵的。第三,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我们缺乏想象力和融会贯通。中国的“阴阳鱼”、“太阳神鸟”图案,无不具有视觉上与精神上的震撼力。以汉字为根基的中国国画具有独特的写意美,意境深远,回味悠长。但是,如果不做内涵型的美学演绎,就会再度沦为肤浅的拼贴和点缀。我们不能纯以汉字讲汉字,以图像讲图像,而应当把这些文化载体所蕴含的精神融化到整个展馆的设计与策划中,用中国阴阳虚实的辩证哲学,营造出整个世博会的气韵生动。
世人渴望了解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中国,一个充满着神秘、以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实现崛起的中国,而不是一个不断被一些视觉符号、文化成见简单化、片面化了的中国。中国要自信地做自己,坚持自己的独特理路和创新“功夫”。中华智慧、中华文化辅以中国特色的美学理念与表达,就能让整个世界眼前一亮,并为21世纪人类的跨越性发展独辟蹊径。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幕墙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