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GB50011-2001(2008年版)
3.1.1 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3.1.2 (删除)
3.1.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要求。
[修订说明]
划分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并采取不同的设计要求,是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对策之一。
本规范2001年版3.1.1条~3.1.3条的内容已经由分类标准GB50223予以规定,本次修订可直接引用,不再重复规定。
二、GB50223-2008
1.0.3 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3.0.2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3.0.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提示:各行业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参见GB50223-2008 4-8
三、怎样理解和执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3.0.3条: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ZHANGQIN答: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0)配套实施。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不再采用地震基本烈度。现行有关技术标准中涉及地震基本烈度概念的,应逐步修正。在技术标准等尚未修订(包括局部修订)之前,可以参照下述方法确定:
a)抗震设计验算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提供的地震动参数;
b)当涉及地基处理,构造措施或其它防震减灾措施时,地震基本烈度参数值可由《中国地震动区划图》查取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并按表D1确定,也可根据需要做更细微的划分。
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附录A中A.0.24 陕西省为例: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西安(8个市辖区)
1)、西安市重点设防类,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即按抗震设防烈度9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确定其地震作用。
2)、西安市特殊设防类,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即按抗震设防烈度9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A.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的具体做法参见GB50011 8.3.1、8.3.2等。
B.如果工程所在地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可参照下表确定其地震作用。
项目
设计基
设计方法 本地震加速度(g) |
GB50011规定的抗震设防基本烈度参数 |
特殊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用参数 |
时程分析所用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最大值cm/s2(Gal) |
0.05 |
18 |
35 (0.10g) |
0.10 |
35 |
55 (0.15g) |
0.15 |
55 |
70 (0.20g) |
0.20 |
70 |
110 (0.30g) |
0.30 |
110 |
140 (0.40g) |
0.40 |
140 |
200 (0.60g) |
标准反应谱法(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αmax) |
0.05 |
0.04 |
0.08 (0.10g) |
0.10 |
0.08 |
0.12 (0.15g) |
0.15 |
0.12 |
0.16 (0.20g) |
0.20 |
0.16 |
0.24 (0.30g) |
0.30 |
0.24 |
0.32 (0.40g) |
0.40 |
0.32 |
0.45 (0.60g) |
0.15 |
0.12 |
0.16 |
0.20 |
0.16 |
0.24 |
0.30 |
0.24 |
0.32 |
0.40 |
0.32 |
0.45 |
四、对GB50429-2007、JGJ102-2003所作补充
A、GB50011-2001(2008年版)中规定
8.3.1 框架柱的长细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超过12层的钢框架柱的长细比,6~8度时不应大于 , 9度时不应大于 。
2. 超过12层的钢框架柱的长细比,应符合表8.3.1的规定:
表8.3.1 超过12层的钢框架柱的长细比限值
列度 |
6度 |
7度 |
8度 |
9度 |
长细比 |
120 |
80 |
60 |
60 |
注:表列数值适用于Q235钢,采用其他牌号钢材时,应乘以。
8.3.2 框架梁、柱板件宽厚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超过12层框架的梁、柱板件宽厚比应符合表8.3.2-1的要求:
表8.3.2-1 不超过12层框架的梁、柱板件宽厚比限值
板件名称 |
7度 |
8度 |
9度 |
柱 |
工字形截面翼缘外伸部分
箱形截面壁板
工字形截面腹板 |
13
40
52 |
12
36
48 |
11
36
44 |
梁 |
工字形截面和箱形截面翼缘外伸部分
箱形截面翼缘在两腹板间的部分
工字形截面和箱形截面腹板
(Nb/Af<0.37)
((Nb/Af≥0.37) |
11
36
85-120Nb/Af
40 |
10
32
80-110 Nb/Af
39 |
9
30
72-100 Nb/Af
35 |
注:表列数值适用于Q235,当材料为其他牌号钢材时,应乘以 。
2. 超过12层框架梁、柱板件宽厚比应符合表8.3.2-2的规定:
表8.3.2-2 超过12层的框架的梁柱板件宽厚比限值
板件名称 |
6度 |
7度 |
8度 |
9度 |
柱 |
工字形截面翼缘外伸部分
工字形截面腹板
箱形截面壁板 |
13
43
39 |
11
43
37 |
10
43
35 |
9
43
33 |
梁 |
工字形截面和箱形截面翼缘外伸部分
箱形截面翼缘在两腹板间的部分
工字形截面和箱形截面腹板 |
11
36
85-120 Nb/Af |
10
32
80-110 Nb/Af |
9
30
72-100 Nb/Af |
9
30
72-100 Nb/A |
注:表列数值适用于Q235钢,采用其他牌号钢材时,应乘以 。
B、为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关于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对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50429-2007作如下补充:
表4.5.4 受压构件的容许长细比
序号 |
烈度 |
构件名称 |
容许长细比 |
1 |
6、7 |
柱、桁架的杆件 |
150 |
柱的缀条 |
8 |
柱、桁架的杆件 |
120 |
柱的缀条 |
9 |
柱、桁架的杆件 |
100 |
柱的缀条 |
2 |
6、7 |
支撑 |
200 |
用以减小受压构件长细比的杆件 |
8 |
支撑 |
180 |
用以减小受压构件长细比的杆件 |
9 |
支撑 |
150 |
用以减小受压构件长细比的杆件 |
注:
1 桁架(包括空间桁架)的受压腹杆,当其内力等于或小于承载能力的50%时,容许长细比值可取200。
2 计算单角铝受压构件的长细比时,应采用角铝的最小回转半径,但计算在交叉点互相连接的交叉杆件平面外的长细比时,可采用与角铝肢边平行轴的回转半径。
3 跨度等于或大于60m的桁架,其受压弦杆和端压杆的容许长细比宜取100,其他受压腹杆可取150(承受静力荷载)。
表4.5.5 受拉构件的容许长细比
序号 |
烈度 |
构件名称 |
一般建筑结构(承受静力荷载) |
1 |
6、7 |
桁架的杆件 |
350 |
8 |
300 |
9 |
250 |
2 |
6、7 |
其他杆件、支撑、系杆等 |
400 |
8 |
350 |
9 |
300 |
注:
1 承受静力荷载的结构中,可仅计算受压构件在竖向平面内的长细比。
2 受拉构件在永久荷载与风荷载组合下受压时,其长细比不宜超过250。
3 跨度等于或大于60m的桁架,其受拉弦杆和腹杆的长细比不宜超过300(承受静力荷载)。
表5.2.1-1 受压板件全部有效的最大宽厚比
硬化程度 |
烈度 |
加劲板件、中间加劲(肋)板件 |
非加劲板件、边缘加劲(肋)板件 |
非焊接 |
焊接 |
非焊接 |
焊接 |
弱硬化 |
6、7 |
21.5ε(ηk' )1/2 |
17ε(ηk' )1/2 |
6ε(ηk' )1/2 |
5ε(ηk' )1/2 |
8 |
20ε(ηk' )1/2 |
16ε(ηk' )1/2 |
5.5ε(ηk' )1/2 |
4.5ε(ηk' )1/2 |
9 |
18ε(ηk' )1/2 |
15ε(ηk' )1/2 |
5ε(ηk' )1/2 |
4ε(ηk' )1/2 |
强硬化 |
6、7 |
17ε(ηk' )1/2 |
15ε(ηk' )1/2 |
5ε(ηk' )1/2 |
4ε(ηk' )1/2 |
8 |
16ε(ηk' )1/2 |
14ε(ηk' )1/2 |
4.5ε(ηk' )1/2 |
3.7ε(ηk' )1/2 |
9 |
15ε(ηk' )1/2 |
13ε(ηk' )1/2 |
4ε(ηk' )1/2 |
3.3ε(ηk' )1/2 |
注:
1 表中ε=(240 / f 0.2)1/2 f 0.2按GB50429-2007附录A确定。
2 η为加劲肋修正系数,应按第5.2.6条采用,对于不带加颈肋的板件, η=1。
3 k' =k/k0 其中k为不均匀受压情况下的板件局部稳定系数,应按第5.2.2条采用。对于均匀受压板件, k' =1.0。对于加劲板件或中间加颈板件,k0=4 ;对于非加劲板件或边缘加劲板件 , k0=0.425 。
表5.2.1-2 受压圆管截面的最大径厚比
硬化程度 |
烈度 |
非焊接 |
焊接 |
弱硬化 |
6、7 |
50(240 / f 0.2) |
35(240 / f 0.2) |
8 |
45(240 / f 0.2) |
33(240 / f 0.2) |
9 |
40(240 / f 0.2) |
30(240 / f 0.2) |
强硬化 |
6、7 |
35(240 / f 0.2) |
25(240 / f 0.2) |
8 |
33(240 / f 0.2) |
22(240 / f 0.2) |
9 |
30(240 / f 0.2) |
20(240 / f 0.2) |
C、对JGJ102-2003作如下补充:
6.2.1 横梁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截面自由挑出部位(图6.2.1α)和双侧加劲部位(图6.2.1b)的宽厚比b0/t应符合表6.2.1的要求:
6.2.1 横梁的截面部位示意
表6.2.1 横梁截面宽厚比b0/t限值
截面部位 |
烈度 |
铝型材 |
钢型材 |
6063-T5
6061-T4 |
6063A-T5 |
6063-T6
6063A-T6 |
6061-T6 |
Q235 |
Q345 |
自由挑出 |
6、7 |
17 |
15 |
13 |
12 |
15 |
12 |
8 |
16 |
14 |
12 |
11 |
14 |
11 |
9 |
15 |
13 |
11 |
10 |
13 |
10 |
双侧加劲 |
6、7 |
50 |
45 |
40 |
35 |
40 |
33 |
8 |
45 |
40 |
37 |
33 |
37 |
31 |
9 |
40 |
35 |
33 |
30 |
33 |
28 |
五、如何制定新版“设计说明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要求,新版“设计说明书”应注明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适度设防类等)、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根据工程的设防类别确定,严格按照GB50223-2008第3.0.3条执行)、本工程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根据工程的设防类别确定,严格按照GB50223-2008第3.0.3条执行),具体内容如下(黑体字部分):
工程所在地区: 省(市) 县(市)
基本参数
基本风压: KPa
地面粗糙度类别: 类
抗震设防烈度: 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g
设计地震分组:第 组
本工程抗震设防标准
抗震设防类别: 类
按 度采取抗震措施
时程分析所用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最大值取为: cm/s2(Gal)
标准反应谱法(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取为:
请各位设计师在进行铝合金构件验算时,严格按照新规范规定执行
总工办
2008年12月3日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幕墙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