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2004年中国塑协
塑料异型材及
门窗制品行业年会‘上传递的信息表明,由于受到原料价格飞涨和下游市场萎缩的双重压力,
塑料异型材及
门窗行业正在经历痛苦的整合过程。在大浪淘沙之后,行业的发展将变得更加理性,企业开始走出低价格竞争的怪圈,产能的扩张也有所减缓;有实力的企业开始注重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并加快了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
经营困难企业锐减
根据塑料异
型材专委会所做的区域情况调查,由于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终端产品售价难以上调、产能严重过剩,到目前为止,业内的300多家企业中有近1/3已倒闭或濒临倒闭;有近半数在勉强支撑,剩下的企业利润空间也非常狭小。门窗企业情况相对好些,但也有近1/5的企业经营困难。
今年我国型材总产能在350万吨左右,比去年约减少了50万吨。对此,专委会秘书长王存吉分析认为,在原料价格以及下游承包商的双重
挤压下,经过近两年的激烈市场竞争,无论是大的型材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感到十分疲惫,经营状况艰难,产能的扩张不得不有所收敛。原定增扩计划将有部分被搁置,行业总产能的发展曲线在今明两年内会趋于平缓。而在供需矛盾彻底缓解前,行业中将有一次较大的洗牌过程。其中部分小企业会做出其他选择,大中型企业也是前途未卜。经过不断的整合、提升,许多中小企业会脱胎换骨,由小变大,跻身于骨干企业行列;而一些大企业则会由大转强,行业将会逐步形成大、中、小并存,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型企业为支撑、小企业为辅助的行业格局。
新品名牌推介趋热 在本次年会上,记者了解到,不少参会的塑料异型材企业对新国标的贯彻十分积极,产品都按照新标准在做;还有一些企业正在致力于新产品及新技术的开发。合肥工业大学摩擦学研究所的朱元吉教授则宣读了他们对‘提高塑料异型材
挤出模具的
稳定性‘所作的专门的调研,分析了我国塑料异型材挤出模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所在,为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伴随着无情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在行业内树立名牌意识、开展‘中国名牌产品‘的培育工作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目前,塑料异型材行业协会一方面在业内大力宣传倡导,另一方面也在向国家名牌产品推进委员会等机构申请,将‘塑料异型材‘产品列入评价范围之中,以促进一些‘质量过得硬、群众信得过、市场叫得响‘的名牌、名品的早日诞生。
走出国门已成必然 我国塑料异型材及门窗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产能规模。由于国内的市场已经饱和,今年以来,国内有不少型材企业也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如大连实德就要在欧洲建设
塑料型材厂。同时,
设备、模具、配件等相关产品也在纷纷走出国门。从目前情况看,数量虽然不多,对国际市场影响也还不大,但我国所拥有的生产潜能和价格优势已引起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的高度关注。伴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异型材行业的各类产品的出口量均将逐步增长,全行业也将从规模经济化,逐步走向国际化。这将有利于发挥国内各种资源优势并实现业内企业经营的国际化转变。
王存吉秘书长指出,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单个企业竞争将逐渐转向群体企业间的竞争。企业通过不断的整合,会形成由若干个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的企业联合群体,从而提升整体的竞争力,同时还将转向与国际同行的竞争。在这一竞争中,品牌、商业模式、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争夺销售终端和创造客户价值、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人力资本等各种挑战模式将全方位展开。面对现实的竞争和即将到来的各种竞争,如何提升竞争力是企业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今后,塑料异型材行业还要在不断提高产品的综合水平、适应不同国家的行业标准、获取相关国际认证或准入许可、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等一系列工作上下大功夫。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幕墙专区 】